ag8 > 科技創新 > 科研資源 > 科研人才

科研人才

近年來aaa,公司認真貫徹“科技興企”方針aaaa,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aaaa,緊緊抓住選拔、培養、使用、考覈四個環節aaaaa,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aaaa。遵循“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爲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指導方針aaaa,制定了《ag8平台優秀人才管理手冊》aaaaa,建立四級、四類、四種稱號人才選拔培養體系(其中:四級人才分國家、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四個層級aaaaa;四類人才分經營、管理、技術和技能四個類別aaaaa;四種稱號人才分科技領軍人才、專業領軍人才、優秀專家人才和優秀專家人才後備四種稱號)aaaa,明確人才逐級選拔培養原則aaa,構建各級各類人才發展通道aaa。            

科技領軍人才指在公司重點工程建設、核心技術研發、關鍵設備研製中做出突出貢獻aaaa,取得重大成就aaa,在行業內有較大影響aaaaa,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帶頭人aaa,作爲院士後備人選重點培養aaaaa;專業領軍人才指在公司專業領域內精通業務、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的複合型、權威型專業帶頭人aaaa;優秀專家人才指具有深厚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aaaa,在專業領域有較高專業水平和知名度的優秀專家aaaaa;優秀專家人才後備指具有一定工作經驗aaaa,業績成果突出aaaaa,有培養和發展潛質的優秀青年員工aaa。            

截至2017年年底aaaa,公司四級四類人才總量已達7.8萬名aaa,其中:國家級人才340名aaaa,包括兩院院士8名aaaa,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4名aaa,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5名aaa,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5名aaaa,創新人才推進計劃6名aaaaa,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4名aaa,全國技術能手62名aaa,全國青年崗位能手48名aaaaa,其他專家28名aaaaa;公司(省部、行業)級人才7999名aaa;省公司(地市、廳局)級人才30391名aaaa;地市公司級人才39272名aaaa。

  • 兩院院士 /
  • 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
  • 周孝信

  • 鄭健超

  • 沈國榮

  • 黃其勵

  • 陳維江

  • 湯廣福

周孝信aaa,中國科學院院士aaaaa,我國著名電力系統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aaa,現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主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及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IEEE Fellowaaaaa。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分析方法的研究aaa。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現代電力系統分析數學模型和計算方法aaaaa。主持開發了我國第一套“電力系統分析綜合程序”大型軟件aaaaa,在全國各地電力系統廣泛應用aaaa。30多年來aaa,參加或主持我國多項大型超高壓輸電系統工程關鍵技術研究aaaa。在我國第一條33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工程、第一條±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工程等電力系統工程中提出並採用新的仿真計算分析模型、計算方法和關鍵技術aaaa。主持超高壓輸電系統可控串補等重點項目研究aaaa,致力於研究電力電子技術和現代控制理論應用於電力系統aaa,以適應未來電力系統發展的要求aaaa。作爲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提高大型互聯電網運行可靠性的基礎研究”的研究工作aaaaa。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aaa,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aaaaa,2008年被IEEE PES授予Nari Hingorani FACTS技術突出貢獻獎aaa;獲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aaaa;發表EI、SCI論文110餘篇aaa。


鄭健超aaaaa,中國工程院院士aaaa,我國著名高電壓技術專家aaaaa,教授級高級工程師aaaa,博士生導師aaaa,現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aaaaa。

長期從事高電壓外絕緣、防雷和高電壓測試技術領域研究aaaaa,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aaa。主持或合作研製成功我國首臺6000千伏戶外式衝擊電壓發生器、高堅挺度高壓直流發生器、高壓架空輸電線路故障精確定位系統、特高壓等電位屏蔽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等十餘項先進的高電壓測試設備aaaa。闡明瞭溫度、壓力、溼度對空氣間隙絕緣強度的聯合作用aaaa,改進了國際高電壓試驗標準中規定的放電電壓溼度修正方法aaaaa。與航天部門合作,完成了長征-3、神州運載火箭及發射場的防雷試驗研究aaaa,提出了重要的改進措施aaa,爲保障我國航天工程防雷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aaa。主持研製成功我國首批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絕緣子aaa。近年來aaaa,主持了超高壓電網故障電流限制器、工頻半波長超遠距離輸電技術的研究aaaa,取得了階段性成果aaaa。同時aaaa,參與了多項有關我國能源、電力和核電發展的戰略研究aaaa,並作爲中美兩國科學院、工程院“能源未來”聯合研究專家組成員aaaa,參與撰寫了《中美能源前景合作研究》一書aaaa。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aaaa。

沈國榮aaa,中國工程院院士aaaaa,我國著名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aaaaa,現任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士、電力行業繼電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aaaaa。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研究aaa,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特高壓直流輸電和柔性交直流輸電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aaaa。提出了“工頻變化量繼電保護原理”“振盪閉鎖開放原理”和“循序阻抗判別原理”aaaa,解決了繼電保護安全可靠和快速動作難以兼顧aaa,以及電網失步狀態難以準確判別的世界性難題aaaa;帶領團隊開發的系列化電力保護控制及智能電力裝備得到廣泛應用aaaa,提高了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高效運行的水平aaaaa,爲推動我國電力科技進步和重大電力裝備國產化做出了積極貢獻aaaaa。獲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aaa,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aaaaa;獲國家發明專利36項aaaaa;發表EI、SCI論文26篇aaaa。

黃其勵aaaa,中國工程院院士aaaa,我國蒸汽工程領域著名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aaa,現任ag8平台顧問aaa,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成員aaaaa,中國動力工程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常務理事aaa,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和科普委員會主任委員、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aaaaa,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學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火力發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aaaaa。

長期從事燃燒領域科學研究、工程應用和電力企業技術管理等工作aaaa。在燃煤清潔高效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節能環保和能源發展戰略等領域做出突出貢獻aaaa。主持實施90餘項重大工程項目aaaaa,對我國第一臺引進600兆瓦火電機組的1814噸/小時褐煤鍋爐aaaa,提出多項重大改造技術aaa,實施後使機組能長期穩定帶滿負荷運行aaaa。在鍋爐低負荷斷油穩燃、調峯運行、各種燃燒方式的濃淡燃燒等技術領域有顯著貢獻aaaa,負責並實施節能降耗、節油、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等重大技術改造工程70項aaaa;在煤粉均勻分配、煙風系統優化及大流量測量等安全、燃燒自動化領域取得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aaaa,應用於20項工程中aaaaa。主持或參加了40餘項有關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諮詢研究項目aaaaa。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aaaaa;主編或參編專著5本aaaa,科普讀物若干aaaaa;發表技術論文70餘篇aaa。

陳維江aaa,中國科學院院士aaaaa,我國著名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aaaaa,現任ag8平台副總工程師aaa。中國科學技術學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aaaaa,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士、高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aaaaa,IEEE高級會員、特高壓工作組主席aaaaa。

長期從事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領域科研工作aaaa,在特高壓輸電、電力系統雷電防護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造性學術成就aaa,其成果在電力能源、軌道交通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aaaa。全過程參與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發與應用aaaa,作爲國家973首席科學家aaa,主持雷電防護、潛供電弧抑制、過電壓與絕緣配合等多項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研究aaaa,在特高壓交流輸電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aaaa。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aaa,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aaaa;獲國家發明專利40項aaa;出版專著1本aaaaa,發表EI、SCI論文140餘篇aaaaa;參與篆寫特高壓技術成果專輯17部aaaa。

湯廣福aaaa,中國工程院院士aaa,我國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aaaa。現任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先進輸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aaa,曾任國際大電網會議組織(CIGRE)高壓直流與電力電子技術委員會委員aaaaa。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研究aaa,在靈活交流輸電和高壓直流輸電裝備的系統設計、設備研發、試驗技術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aaa。先後完成了中國首套電網用靜止無功補償器的裝置研製和工程應用aaa;研製出自主知識產權的±800千伏換流閥aaaaa,並在多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應用aaaa;完成柔性直流關鍵技術研究和核心裝備研發aaa,應用於多個柔性直流輸電工程aaa;完成200千伏高壓直流斷路器研製aaa,應用於世界上首個混合式直流斷路器工程aaaa。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aaaa,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aaa,省部級一等獎5項aaaa;獲中國工程科技光華青年獎aaaaa;獲授權發明專利77項aaaa,發表EI、SCI論文百餘篇aaaa。

  • 張毅

  • 高森

  • 張全民

  • 陳國信

張毅aaaaa,高級技師aaaa,現任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南岸供電分公司運維檢修部帶電作業管理專責aaa,先後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勞動模範、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aaaa。以其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技能大師工作室”aaaa,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aaa。

張毅多年如一日aaa,愛崗敬業aaaa,潛心鑽研帶電作業技術aaaa,累計榮獲省部級及以上QC創新成果37項aaaa,管理創新成果獎6項aaaaa,國家級專利15項aaaa。

張毅帶領團隊不斷攻堅克難、探索創新aaaa,在國網重慶電力首次採用等電位作業方法安裝35千伏-220千伏線路型氧化鋅避雷器aaaa,成功研製施工機具220千伏垂直雙分裂導線卡具aaa,成功實施帶電將10千伏直線杆改爲耐張杆aaaa。他發明的用於鋼絞線的拉線油漆器、多功能拉線製作鉗在國網重慶電力帶電作業領域廣泛應用aaaaa。由他創立的“10千伏山地帶電立杆作業法”屬全國首創aaaaa,並榮獲重慶市“十佳經典操作法”aaaa。上述創新成果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aaaa。

高森aaa,高級技師aaaa,現任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淄博運維分部五級職員aaaaa,先後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創先爭優獎狀、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首席技師、山東省十佳創新型職工、ag8平台優秀專家人才和優秀黨員aaaa。以其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aaaa。

高森紮根一線30餘年aaaa,參與了山東省境內多項超特高壓線路驗收、送電工作aaaaa,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全國電力職工技術成果一等獎、“神華杯”中央企業創新獎銅獎、山東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山東電力專利獎一等獎aaaa;獲國家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aaaa。

高森帶領團隊開拓進取、創新攻堅aaa,研製出“架空線路清障檢測機器人”aaa,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超特高壓線路異物處理需停電作業的難題aaaa,攻克了跨越間隔棒、機器人進入強電場等多個技術難關aaa,開創了機器人等電位作業方式aaa,實現了機器人在一個耐張段內行走aaaa,以機械代替人工等電位作業aaaa;在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上應用機器人進行清障作業填補了國內空白aaaaa,達到國際先進水平aaa。該創新成果已在山東超高壓電網全面推廣應用aaa,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aaaa。

張全民aaa,高級技師aaaaa,現任平高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機械製造事業部副總經理aaaaa,兼任河南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國家人社部職業培訓教材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aaa,曾任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兼職)等職務aaaa。先後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河南省勞動模範和優秀共產黨員aaa。國家級“張全民技能大師工作室”先後被河南省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被ag8平台授予“勞模創新工作室示範點”aaaaa。

張全民愛崗敬業aaaaa,潛心鑽研業務aaaa,先後攻克液壓機構二級閥加工、控制閥國產化等技術難題aaaa,主持規劃的平高集團數字化工廠技術水平國內領先aaaa,取得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ag8平台工人技術創新一等獎和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三等獎各1項aaa,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aaa。

張全民能熟練操作5種國內外先進數控機牀aaaaa,開發出“大流量控制閥高精度、高硬度零件切削加工工藝”aaaa,首次應用“誤差補償技術”成功解決同軸度超差難題aaaaa,開創了高精零件加工先河aaaaa;設計出高壓斷路器動觸頭新加工方案aaaa,將加工效率提高3倍以上aaa;負責改進東芝產品的加工程序、刀具任務aaa,實現進口零部件國產化aaaaa。上述創新成果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aaa。

陳國信aaaa,高級技師aaaaa,現任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廈門供電公司運檢部帶電班副班長aaaaa,先後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ag8平台勞動模範和優秀專家人才aaaaa。以其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aaa。

陳國信始終堅守崗位aaa,潛心鑽研帶電作業技術aaaa,曾獲第八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銀獎aaaa,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aaaa,ag8平台工人技術創新三等獎2項aaaa;獲國家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30項aaaaa。

陳國信帶領團隊不斷攻堅克難、探索創新aaaaa,攻克500千伏線路ZB塔中相小塔窗帶電作業技術難題aaaa;完成“220千伏大跨越高塔懸垂絕緣子串帶電更換方法、更換裝置”“大跨越高塔帶電作業進出電場工具”等項目研究aaa,成功解決國內高塔帶電作業技術難點aaaaa;“耐張塔橫擔地電位帶電作業安全距離擴展方法”“與二連板卡接的懸垂式絕緣子串帶電更換裝置”等4項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aaaaa,被評價爲“開創了中國110千伏線路同塔架設帶電作業的新篇章”aaa。上述創新成果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aaaa。